媒体聚焦

石榴云/新疆日报 | 21国23位青年汉学家在新疆收获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11-03浏览次数:105

10月30日,为期21天的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新疆班举行结业仪式。来自阿联酋、菲律宾、德 国、阿根廷、乌兹别克斯坦等21个国家的23名青年汉学家,通过学习研讨和实地走访交流,近距离了解中国新疆地区历史文化,亲身感受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族人民的真实生活。
     “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收获满满”“百闻不如一见”“感谢提供这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谈到此次研修的感受,汉学家们不约而同表达对中国新疆的热爱、对汉学日益浓厚的兴趣,以及依依惜别的不舍心情,期待着与新疆的下一次相遇。

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新疆班学员和茶艺课老师合影。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李莉 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本次研修班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总协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承办,新疆师范大学协办,研修主题为“一带一路”与共同发展,采取导师指导、高端学术讲座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修模式。

  研修期间,23位青年汉学家聆听了多场高端学术讲座,与专家学者进行了为期3周的专题交流研讨,并赴乌鲁木齐、喀什和吐鲁番等地考察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成果及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深切感受到中国新疆人民“以心相交”的热情待客之道。

     “中国有这么一句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我觉得我跟新疆很有缘分。”印度尼西亚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中文系主任、外方院长菲力说,这是自己第二次来新疆。2015年,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做留学生时曾来过新疆。“与8年前相比,新疆变化很大,发展特别快。3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见证了新疆最美的金秋。”
  菲力表示自己十分享受此次研修学习,大家不但在课堂上学到了关于新疆的历史、民族、文化、艺术等内容,还实地走访了新疆国际大巴扎、喀什大学、喀什博物馆、喀什古城、香妃园、新疆人民剧场、新疆博物馆、新疆美术馆、新疆农业博览园、天山天池、坎儿井、交河故城等,对新疆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
     “我的祖国是阿根廷,在南美洲东南部。我现在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在亚洲腹地。”新疆新华书店知新书城里,阿根廷萨尔塔天主教大学教师、翻译兼中文中心主任郝星晴拿着世界地图比划阿根廷和中国之间的距离。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乘飞机到亚的斯亚贝巴,从亚的斯亚贝巴乘飞机到广州,再从广州乘飞机到达乌鲁木齐,郝星晴需要近两天时间,才到达新疆。“中国和阿根廷之间相距2万多公里,但在新疆,我看到很多美丽的自然风景、热情善良的人们,感觉和我的家乡很像。”
      “我想引用中国哲学家孔子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拥抱学习的快乐,珍惜我们建立的友谊,将带着求知和谦逊继续前进。”在回顾整个研修过程时,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说。

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新疆班学员在茶艺课上体验茶百戏。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李莉 摄

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新疆班学员和茶艺课老师合影。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李莉 摄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这次访问让我看到了乌鲁木齐这座城市和人民的生活日常,这是一个美好的城市,各民族和谐相处,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最大的城市,这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埃塞俄比亚联邦制与多样性管理政策研究部研究员兼政策分析师阿达恩·凯西·贝扎比说,学习期间,他也看到了新疆师范大学许多优秀教职员工的勤奋工作、求知精神、合作态度,了解到学校在文化交流方面设置了奖学金,“我回去后,将建议年轻优秀的埃塞俄比亚学生加入这所大学。”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印度尼西亚华裔总会教育主管韩善美表示,21天的亲身经历让她对新疆刮目相看,“这完全跟我在一些西方媒体看到和听到的消息相反,新疆很美、新疆很安全、新疆发展得很好。我们参观了新疆的名胜古迹、品尝了当地美食、与当地居民交流,这些经历将丰富我的人生阅历、拓宽我的视野。”
  德黑兰大学中文系教师好麦特认为,新疆充分体现了丝路上的开放包容精神。从喀什古城的文化遗产到和田的每一块美玉,从甜甜的石榴到香酥的烤馕,都能感受到这块土地上的包容性,“这是我们当今世界非常需要的一种精神,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也是全球人类应该学习的课程。”
     “高校的校园和教学楼又大又干净;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农业博览园的生产流程井然有序,自动化已达国际水平;新疆国际大巴扎、喀什古城,民俗风情多姿多彩;天山天池蓝天、雪山、碧水、鸟鸣,美不胜收;大盘鸡、羊肉串、烤包子以及各种水果……新疆的魅力太大了,远远超乎我的想象。”日本侨报社翻译、中文教师菅原尚子说。
  丰富精彩的知识讲座,茶艺、剪纸、绘画、书法、武术、民族舞、中国结等特色文化体验课,也让学员们感觉有趣又充实。
     “能够在自古以来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新疆,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参加青年汉学家研修,是我一辈子的财富。”菅原尚子说,回到日本以后,她会向人们传播自己所见所闻的中国新疆。
     “新疆是一个繁荣和谐的地方,未来充满着希望。”哥伦比亚对外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露娜说。

新疆人民剧场前,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新疆班学员和古兰丹姆伊犁百年古法手工冰淇淋店店员、乌鲁木齐市民一起合影。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李莉 摄

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新疆班学员在喀什大学新泉校区图书馆前合影留念。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李莉 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成长。23名青年汉学家在学习考察过程中,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更收获了跨越国与国之间的深厚友谊。
     “汉学不仅仅是研究中国的过去,更是与中国的现在和未来的对话。整个研修过程,是东西方之间的联系,是古代智慧和现代洞察力之间的联系,以及我们每个跨文化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安娜认为,汉学家作为文化沟通的使者,要就中国倡议、中国理念开展更多研究,做好阐释,推动互学互鉴。
  学员们来自全球各地的21个国家,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说:“其中一些国家甚至是我从来没有想过会产生交集的国度,因为此次研修计划,他们成为了我的‘阿达西’,是我心中最美新疆的一部分。”

  郝星晴说,此次研修让自己学到很多,“研修班同学们就像一个大家庭,有高、矮、胖、瘦、聪明、可爱、认真等各种特征,但我们都是一样心怀热爱的人。”
     “中国有句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郝星晴说,中国新疆是个好地方,阿根廷也是个好地方,希望将来两地能有更多交流合作。

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新疆班学员在新疆农业博览园合影。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李莉 摄

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新疆班学员在香妃园和演员、游客一起合影。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李莉 摄

     “我注意到,无论是购物中心,还是出租车上,甚至是在街头市场,人们都在使用移动支付系统,这表明了中国社会和经济数字化水平很高。”埃塞俄比亚外交学院亚太事务研究局局长达雷斯盖尔·塔耶·门格斯特表示,自己回国后要加入孔子学院,更好地学习汉语。
  新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吾满江·艾力介绍,本次研修计划共安排专题讲座3场,专题课程12门,内容涉及“一带一路”核心区经济发展、劳动就业、法律、教育、历史、考古、宗教、非遗、民俗、旅游、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电影等多个方面;论文(报告)写作指导6次;中华文化体验和实践16次;参观考察20余次,足迹涉及乌鲁木齐、昌吉、喀什、吐鲁番等地区,“很多学员和新疆师范大学的相关教师、学生成为了朋友,搭起了未来进一步交流合作的桥梁。”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徐锐军认为,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首次在新疆举办,并将研修主题定为“一带一路”与国家公共产品研究,非常有意义。“这是各国汉学领域青年人才来中国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我们向世界展示真实客观的中国新疆形象提供了宝贵机会。”徐锐军说,          “新疆是个好地方,希望大家把在新疆学习研究期间的所见所闻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国际社会更多有识之士全面客观地了解真实的新疆。我们诚挚邀请汉学家们今后常来新疆开展学术研究,继续关心关注新疆、加强与新疆联系,为深化中外交流、讲好中国新疆故事发挥积极作用。”

报道截图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